2024/07/29 浏览量: 作者:四川省雅安市老促会 杨承一 杨水源
去年以来,雅安市老促会调研组多次到四川省天全县兴业乡柑子村、夜宿农民家,走访园区、龙头企业和农户,召开座谈会,听取县、乡、村、龙头企业负责人,驻村工作队员,离任健在的村组干部和广大村民的情况介绍,特别是近5年来从后进到先进的发展历程。调研组认为,柑子村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经验值得全市乡村,特别是山区村学习借鉴。
一、柑子村脱贫振兴的发展历程
柑子村,五年前是距离天全县城最远的一个深度贫困山区村。位于天全、荥经两县交界处,幅员面积24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0%。全村8个村民小组365户1171人(其中脱贫户40户110人),耕地面积3765亩,林地33351亩。
(一)曾经是以开采煤矿为主的资源型村庄跌落成深度贫困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柑子村小煤窑开采的辉煌时期,拥有大小煤矿9家,全村人大都从事煤炭开采或者为挖煤服务。60%以上的家庭经济收入依附煤炭产业,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为零。2000年以后,随着煤炭产业政策调整、资源枯竭和矿业秩序整顿,全村小煤窑被彻底关闭。其后该村也尝试过发展猕猴桃、中药材等项目,均以失败告终。2014年,该村被评定为建档立卡的省级深度贫困村,80%以上的青壮年为生计外出务工,留守人口不足200人,90%以上的耕地撂荒,村组干部老龄化严重,村党组织的影响力、凝聚力、战斗力削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有限,村组干部的发展意识、服务意识淡薄,留守村民的等、靠、要思想严重,资源型经济时期遗留下的隐患逐渐暴露出来,党群干群关系紧张,村民上访、缠访频繁,邻里纠纷、干群矛盾突出,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该村虽然在2018年如期退出贫困村,但仍然是天全县最典型的空壳村、荒芜村、信访村、闭塞村。
(二)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2018年8月,县委、政府重新调整充实柑子村的帮扶力量,决定由县农业农村局联系帮扶,选派了一支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爱农村 、懂农业的驻村工作队,任命县农业农村局干部杜德桂同志担任驻村第一书记(2018年8月—2023年8月)。驻村工作队到村上后,第一件事便是走村入户,与种养殖大户座谈,与老人们交流,详细了解该村的气候、土壤等特征和资源禀赋、村民所思所盼等村情现状。同时,由乡党委主导,积极邀请农业、林业、自规等部门的技术人员和川农大专家对柑子村进行“把脉会诊”,共商发展大计,因地制宜地确定了“猪+粮+茶”种养循环发展路子。成立由乡党委包村班子成员任组长、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党支部书记为成员的协调服务工作组,秉持“企业进村就是一家人”的理念,全程“一站式、保姆式”服务,实现入驻企业办事不出村,成功引进雅安贡鑫茶业、恒源农业,共同打造万亩高山特色茶叶基地,现已发展“高山奶白茶+粮食”粮经复合种植7300余亩(包括新开垦荒山荒坡4000多亩),配套建成全县最大的现代化茶叶加工厂,抓住新希望集团公司年出栏30万头仔猪的现代化种猪场项目落地的机遇,建成年出栏生猪3万头育肥猪场1个,带动村民建成年出栏500—5000头的养猪场8个。同时,整合中省资金、衔接资金等1500余万元,新建入户道路2公里、茶园绿道6公里、进出村道3公里,建成农业水肥一体化智慧灌溉系统一套,覆盖面积1000亩,建成水肥提灌站2个,打造观景平台2个,孵化手工制茶、现场直播带货、茶树认养、蛋鸡认养、养鱼钓鱼等项目和农事体验,逐步打造农旅融合全新业态。通往柑子村25公里的冯伏路(总投资1.2亿元)改造提升项目正在抓紧施工中。柑子村持续完善“企业+村集体+农户”“村集体+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了适宜山区村振兴发展的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建立以来,坚持走“家庭承包”联农、“就地务工”促农、“私人订制”带农的高质量发展路子,取得良好成效。
(三)柑子村已经成为脱贫振兴路上的亮点。如今的柑子村,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5年多的团结奋战,已经形成党建引领下的“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大户”的共赢发展格局,在全力推进“猪+粮+茶”种养循环产业发展中,实现了全村大量的撂荒土地、低效林地从分散无序到集中高效利用,4000多亩荒坡荒山被开垦利用,剩余的1万多亩荒山低效林地列入开垦发展规划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强村富民目标,在该村呈现雏形,该村2023年农业产值1.50亿元,全县排名第一;年生猪出栏3.6万头,占全县的三分之一;村民依托土地流转、村集体经济年终分红、园区务工等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8年的0.89万元增加到2023年2.32万元,全县排名第一;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由2018年的空壳村逐步增加到2023年的121.5万元,全市排名第8位,全县第2位;由于村民的大量回流,全村常住人口从2018年的不足200人增长到现在的700余人,这是山区村罕见的现象。
如今的柑子村,已经从过去全县最偏远、最落后的空壳村变为百万村、空心村变为人气村、荒芜村变为产业村、信访村变为和谐村,闭塞村变为通达村,呈现出一片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水平提高的全新景象。
该村先后被评为四川省合并村集体经济融合发展试点先进村、四川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荣获市级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奖、县级基层治理示范村等荣誉。以柑子村为核心的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成功创建市级三星级园区。目前,正在开展园区提质增效和补短板行动,积极争取创建省级园区。
二、柑子村脱贫振兴发展对调研组的启迪
调研组认为,柑子村在5年多的时间内,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偏远山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创新新型农村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驻村工作队和村党总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共同奋斗开创美好生活新局面,促进共同致富的发展模式,即“柑子村模式”,成就了柑子村从全县的偏远闭塞的贫困村发展到如今的先进村,是天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整合人才、资金、技术等各方力量共同努力下取得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是柑子村振兴发展的前提。在走访调研过程中,通过随机调阅乡、村工作记录了解到,县委、县政府对柑子村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一是县领导密集赴村调研指导。据初步查阅统计,自2023年初以来,县委书记余力,县长钟雪琴,县委副书记田景武,县政协主席李家顺,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浩,县委组织部长益胜刚,副县长徐良等35位县级以上领导106次专程到柑子村走访调研或者协调解决发展中的困难,指导、帮助该村乡村振兴工作走深走实。二是县委、县政府为柑子村发展壮大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成立由县级领导担任组长,兴业乡、县农业农村局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柑子村村级集体经济“百万村”创建工作专班,强化指挥调度、会商研判,先后召开专题工作会议10余次,为柑子村集体经济发展“把脉会诊”。三是县委、县政府为柑子村脱贫振兴发展扫清障碍,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在驻村工作队到村开展工作的前期阶段,面对少数村民法治意识淡薄、只顾个人眼前利益,不支持不配合产业发展,以威胁恐吓、漫天要价等手段阻碍驻村工作队员和村干部履职、企业生产建设等违法犯罪事件不断,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工作的有序推进,在县、乡、村长达半年的法治教育无果的情况下,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公安司法机关采取果断措施,先后依法治安拘留28人,刑事拘留9人(其中3人被判缓刑),待受处罚的村民回村后,驻村第一书记杜德桂同志及时带着村干部上门开展感化转化教育,直到受处罚村民认识错误,回归正道为止。
(二)县委选派忠于职守扎根基层的优秀驻村第一书记是柑子村振兴发展的关键。杜德桂同志在得知拟任柑子村第一书记前夕,曾经3次深入该村微服私访,为当好驻村第一书记提前准备。驻村期间,始终把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帮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先后与村干部、帮扶队员一道,走遍全村365户村民家庭,先后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院坝会等20多场次,听民意、访民情、聚民智、解民忧,让群众小事有人理、急事有人找、要事有人办、难事有人帮,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村里有两户群众多年来因生活琐事一直纠纷不断,带着“火药味”的话更没少说,了解情况后,杜德桂同志与村“两委”多次到两家进行调解,讲道理、讲法律、讲人情,帮助邻里间重归于好,一场矛盾化于无形。目前,有困难就找驻村工作队这句话,已经从“纸面”落到“地面”,特困供养人员生活补贴没有按时到账会找驻村工作队,群众家里断网会找驻村工作队,孩子的试卷需要打印也会找驻村工作队。事实证明,只有驻村第一书记真正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盼,才能真正发动起群众、组织起群众,从而形成强大的发展动力。
调研组认为,杜德杜同志在担任柑子村驻村第一书记5年多时里所取得的成绩证明,该同志是一位党性强、能力强、事业心强,思想解放,敢于探索创新,热爱农村、熟悉农业,精通农村经济发展的优秀 “三农”工作者。在他离任时,被柑子村授予“荣誉村民”,村民们都说他是村民的真正贴心人。
(三)找到了一条适合偏远山区村共同富裕的发展路径是柑子村全面振兴的根本。从柑子村5年多的发展实践看,他们因地制宜探索到了一条适合本村的发展路子—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是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活资源资产。大胆破解村庄空心化、土地碎片化、产业低效化等困局,鼓励村民将承包土地流转到龙头企业进行统一规划,连片打造,整村营运发展“猪+粮+茶”的种养循环产业,盘活闲置资源资产、整合财政资金项目出租入股龙头企业等,基本实现了全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民的华丽转身,奠定了大力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实基础二是突出特色亮点发展特色产业。在积极探索“粮食(玉米、大豆)+高山白茶+”科学布局上,采取“一行玉米一行茶叶一行大豆”的套种模式和粮食、蔬菜轮作方式,既提高了耕地复种指数和产出效益,又为村民提供全年务工就业机会,真正实现了“千斤粮、万元钱”目标,保证了“粮袋子”,稳定了“菜蓝子”,鼓起了“钱袋子”。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设施将养殖粪污还田,实施种养循环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畜禽污染有效治理、作物种植有机肥供应、农药化肥使用减少、粮食和茶叶品质提高、村集体经济增收等五大效益。园区农药化肥用量低于全县平均水平 17.1%,完成粮食有机食品认证2个,茶叶有机食品认证3个。正在积极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和省级生态示范农场创建。三是引进龙头企业带动延长产业链。引进天全县贡鑫茶叶有限公司,发展高山白茶种植产业,以商招商成立天全县恒源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天全县共兴商贸有限公司、天全县雅韵商贸有限公司等企业,实现粮食和茶叶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均有龙头企业带动发展,并带动周边4个村的发展。四是建立联农带农惠农利益联结机制。创新园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示范带动园区广大农户增收。土地流转有租金。鼓励园区周边270余户农户(占全村农户的74%)流转土地集中连片发展“粮+茶”粮经复合产业,实现土地租金收入稳定;务工就业有薪金。园区吸纳周边地区常年务工农户200余人,农忙时节短期务工500余人,实现就业收入稳定;带贫脱贫有资金。鼓励脱贫户入股企业2万元(对无劳动力的脱贫户帮助办理贷款)每年按利润20%保底分红20年,并通过技术和项目支持,帮助脱贫户发展产业,引导有能力的脱贫户到园区务工就业,持续稳定提升脱贫户收入。今年,县委、县政府创新脱贫攻坚成果思路,安排300万元专项资金,在柑子村率先实施“低收入群体产业园区项目”建设试点,以项目增强脱贫户的造血功能。合作发展有酬金。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开展承包式管理,按“农户承包+企业经营+利益分配”的方式进行合作,将田间变车间,激发群众产业发展热情,提高收入水平;入股分红有红金。村民以资金或土地入股园区龙头企业,年度进行统一分红。另外,通过建立园区有效的联农带农机制,广大群众收益显著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全县平均水平。随着联农带农机制的落地,为第一二代外出务工农民工回流提供了就业渠道,让他们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有尊严,有归属感。五是驻村工作队带强了村“两委”班子。通过驻村工作队5年多的传、帮、带,柑子村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巩固提升。村总支书记李波同志精明能干,本来在广东打工,月收入在8000元以上,前些年为建设家乡回村任职,带领村民共同奋斗至今。
三、全力做好“柑子村模式”的后半篇文章
调研组认为,巩固柑子村的发展成果,发挥柑子村的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逐一破解山区村发展滞后困局,推进全市乡村全面振兴,是做好“柑子村模式”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用好上级奖励给村上的奖金。没想到,在柑子村这么一个好的村也同样存在着多数村都遇到的一个难题——即对村上因工作出色领到的上级奖金不好办的问题。柑子村这些年来先后领到县以上领导单位发给的奖金18万元,现在均“封存”在村集体经济的帐上,不敢使用。这样的情况,我们这两年在全市其它县(区)调研时也多次遇到。究其原因,共同的反映是,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是明确的,但基层就是“怕”。为此,我们希望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关心基层,制定出符合党纪法规、符合基层实际,有利于调动基层干部积极性的具体操作办法。
(二)用好上级给予村上的每项衔接资金。用好用活上级给予村上的各项扶持资金,发挥其最大效益,是柑子村这些年快速发展的经验之一。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这些年来看,各级财政给予了农村大量的扶持资金,多数地方对这些资金的安排使用都很用心、用力,收到了明显的扶持效果。但也有个别地方不会用、甚至滥用,将扶持资金打了“水漂”。特别是这几年的中省资金用得多的地方,更应在这个问题上引起高度重视,加大资金使用的管理力度。
(三)要在选派驻村第一书记上下功夫。要选拔那些对党忠诚,热爱农村,熟悉农业,懂农村经济发展,年富力强的同志去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特别是在时间上不要太短,导致情况还没有熟悉就离开了。建议驻村时间至少不低于3年。
(四)优化驻村工作队员的考核晋升机制。应对驻村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的考核工作,制定严格而可操作的考核指标和奖励激励机制。
(五)提高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补助标准。目前,全市的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每月得到的补助在3000元左右,按照现在的物价水平和村干部的工作量,其补助标准确实偏低,应提高到每月5000元左右为宜。
作者简介:杨承一,四川省雅安市老促会会长,市政协原主席;杨水源,四川省老促会常务理事、雅安市老促会顾问,原雅安地委书记,雅安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主任,雅安市第一、二届老促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