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创新是勇毅前行敢于胜利的活力之源

2022/07/01  浏览量:   作者:四川省南江县老区建设促进会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进行的革命斗争中,锻造出了弥足珍贵的老区精神,成为我们党伟大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拓创新”是其重要内容之一。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红四方面军和根据地人民共同创造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排难创新”与“开拓创新”一脉相承,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以至将来,都是我们勇毅前行、敢于胜利的活力之源。

一、开拓创新精神贯穿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开创巩固发展全过程

1932年12月—1935年5月,川陕革命根据地经历了创建、巩固、发展、战略转移的艰苦历程,在其鼎盛时期,幅员面积达到4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0多万,红军达到8万多人。在此过程中,川陕革命根据地广大军民始终坚持开拓创新、浴血奋进,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1.探索出了开创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崭新路径。红四方面军诞生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由于种种原因,在鄂东(黄安、麻城、黄陂)、豫南(光山、罗山、商城)、皖西(六安、霍山)等地,党的工作开展时间早,活动时间长,具有进行武装割据的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在1927-1931年间先后爆发了一系列农民武装起义,形成了一定数量农民自卫军,进而发展成为中国工农红军,建起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而在川陕边的南江、通江、巴中等地,党的工作相对薄弱,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群众基础差,更没有强大的革命武装力量为支撑。红四方面军入川后,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一手抓军事战略展开,仅两个多月的时间就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一手抓宣传发动群众,红军既是战斗队、又是群众工作队,从部队中陆续选调了数千名工作积极、有群众工作经验的干部和战士,组成许多支工作队,深入农村发动群众,随着通、南、巴的解放,红四方面军又将部队就地展开,划分片区、分片包干,大规模发动群众,大力宣传党的主张(中国革命十大纲领、怎样分配土地等)和红军的性质、任务。这样在通、南、巴很快掀起了翻天覆地的群众斗争运动,大大加快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建立的进程,于1933年2月成立了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

2.实施了全面粉碎敌人残酷围攻的新的军事战略方针。在川陕革命根据地两年多的时间里,红四方面军和根据地人民先后进行大小战斗不计其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在反“三路围攻”时(1933年2月-1934年8月),国民党投入兵力38个团、6万余人,而红四方面军仅2万余人,在反“六路围攻” 时(1933年10月——1934年8月)国民党投入兵力110个团、20余万人,而红四方面军仅8万余人,为什么能取得两次战役共歼灭敌人8万之众、巩固扩大根据地的辉煌胜利呢?除了根据地军民众志成城、团结奋斗外,以徐向前总指挥为代表的军事领导机关制定并实施了新的军事战略方针更为关键。他们准确分析了川陕边特殊的地理地势(山多山高、河川纵横)、准确分析了四川军阀实际情况(数量占优、貌合神离)、准确分析我军制胜的有利条件(士气高昂、军民团结等),创造性地制订了“收紧阵地、待机反击”的战略方针,后被反“三路围攻”、反“六路围攻”的全面胜利证明是完全符合当时地情、敌情、我情的实际情况,是唯一正确的军事战略方针。与此同时,红四方面军还不断创新战法战术,从通、南、巴特定的地理条件出发,有针对性地加强山地战、林地战、河川战、夜战的专门训练,大大提高了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的战斗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曾中生同志所作的《与“剿赤军”作战要诀》,从作战原则到各种战术,从行军驻军到战斗开展等十个方面进行实战经验的系统总结,成为红四方面军全体官兵必读的重要教材。

3.建立了统一领导各司其职的党政军新型体制。成立了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加强对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和红四方面军的统一领导,确保步调一致。明确党政军各自主要职责和任务,在统一领导下各司其职。中共川陕省委先后召开了四次党员代表大会,对党的工作重大问题作出决议。制定了《川陕省苏维埃组织法》,先后发布了革命法庭、赤色民警、苏区戒严、优待专门人才、优待红军红属等条例,开启了政府法制之风。创新地方武装平战结合的管理体制。根据《川陕省军区指挥部条例草案》、《西北军区赤卫军条例草案》,明确了川陕省地方武装(赤卫军、游击队、独立营、战斗连等)受川陕省军区指挥部统一领导;明确了省军区指挥部在军事行动上绝对受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指挥;明确了各县军事指挥部与县委、县苏维埃的工作关系,从而形成了地方武装平战结合、有效运行的管理体制。这种新型体制,对于加强党的统一领导、完成军事斗争中心任务、充分动员地方资源、加强根据地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

4.着力推动社会制度社会事业社会风气的变革创新。随着军事斗争不断取得胜利,彻底摧毁了所在区域内的国民党政权,建立起了党领导下的苏维埃政权体系,共计有川陕省苏维埃、23个县(区)苏维埃、200多个区苏维埃,数千个乡、村苏维埃。全面实行土地制度改革,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宣告了几千年封建土地制度的灭亡。与此同时,川陕革命根据地军民还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社会变革。一是极大解放穷苦妇女。由于当时历史、社会和自然条件所致,特别是“童养媳”制度和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川、陕边穷苦妇女受压迫最重、受剥削最深,处于社会最底层。红四方面军解放通、南、巴后,在广泛发动群众的过程中,十分重视广大穷苦妇女的解放,制定了《妇女斗争纲领》,赋予广大妇女政治、经济、教育、婚姻自由等权利,引导广大妇女走上革命道路。1933年2月,红四方面军在南江成立了第一支妇女武装——妇女独立营,1934年成立了妇女独立团,1935年成立了妇女独立师,成为红军长征、西征重要力量。二是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出台了《文化教育决议》,在保护私塾教育的同时,要求各县开设一所列宁中学、1——2所列宁小学,在部队恢复彭杨军政学校,面向社会招生;充分发挥文化特殊作用,坚持与政治、军事紧密结合,大力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苏维埃政策法令和揭露国民党罪恶本质,创作了《消灭刘湘三字经》、《革命三字经》等一大批文艺作品;把破除迷信、不信鬼神作为开化群众的重点,真正发挥了“以文化人”的作用。三是全面实行戒烟禁烟。成立戒烟局,颁布戒烟令,平价供应戒烟丸、严格查处监管,迅速改变了时间久远的恶习,带动根据地社会弊绝风清。

二、开拓创新精神深深根植于川陕革命根据地军民的血脉基因

开拓创新精神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深厚的理想根基、丰厚的思想土壤和丰富的实践养份,才能使之生机勃勃、历久弥新。

1.开拓创新精神根植于坚定的理想信念。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广大军民既面临着极其残酷的军事斗争任务,两年多的时间先后开展反“三路围攻”、三大战役(仪南、营渠、宣达)、反“六路围攻”、粉碎“川陕会剿”(广昭战役、陕南战役)等,炮火硝烟从未停歇,又承受着张国焘左倾路线的严重危害,尤其是“肃反”扩大化,川陕省革命委员会主席旷继勋、西北革命委员会参谋长曾中生、红四方面军参谋主任舒玉亭、独立师长任玮章、参谋长张逸民、陕南特委书记杨姗以及一大批中下级干部先后遭到错捕错杀,还面临着敌人严酷的经济封锁,可谓是困难如天!为什么根据地军民还能开拓创新、排难取胜?最根本的是他们对党的信仰始终如一,对党中央的指示坚决执行,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对苏维埃的胜利从未动摇。有了坚定的理想信念,就能在敌人面前绝不退缩、亮剑而上,就能在困难面前开拓创新、奋勇前进。

2.开拓创新根植于正确的思想路线。红四方面军在开创川陕革命根据地过程中,没有照搬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现成做法,没有被张国涛“左”倾路线所禁锢,而是根据川陕苏区的地理地势、社会条件、群众基础、敌情动态,因地因时制宜、据实决断决策,在根据地开创、政权建设、军事战略方针、对敌战术战法、社会管理变革等方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变化后的新情况做出符合实际的新决策,根据新的斗争需要采取新的措施,以有力推动川陕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发展,一步一步走向新的胜利。

3.开拓创新精神根植于生动的斗争实践。革命斗争实践为开拓创新精神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养料,善于总结斗争经验并科学运用,将有力推动革命事业不断创新进取。红四方面军总结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经验,吸取了其间的深刻教训,根据川陕边实际,才找到了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有效路径。认真总结了鄂豫皖军事上对敌斗争经验,吸取了反四次围剿失利的惨痛教训,紧密结合川陕边实际情况,才形成了对川军作战的战略方针和战术战法。认真总结红军前期以工作队方式发动群众的经验,迅速扩大为驻地负责、分片包干的全军全员发动群众的方式。认真总结宣传工作经验,结合川陕边山多石多的实际,创造性以石头作为宣传载体,使石刻标语成为特色宣传品牌。

三、开拓创新精神推动革命老区焕发出振兴发展的勃勃生机

南江县(包括川陕革命根据地时的南江县、长赤县)是川陕革命根据地核心区域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江县大力发扬老区精神,切实坚持开拓创新,推动老区南江振兴发展日新月异。

1.推动发展思路的不断创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南江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紧密结合南江县情,形成了“生态立县、文旅强县、绿色崛起、全面小康”的发展思路。党的十九大以来,南江县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生态立县、文旅强县、和美善治、同步振兴,使之更加符合时代要求和南江实际。通过几年的实践,南江县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

2.推动发展格局的不断创新。紧紧抓住抗震救灾、脱贫攻坚和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等重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省、市支持关怀,有效缓解基础设施瓶颈制约,特别是随着广巴、巴陕高速公路投入运营,形成了到大城市4小时、中等城市1.5小时、最远乡镇不超过1小时的交通圈。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抓手,打开山门搞发展,大力推动招商引资,近10年累计引进到位资金320亿元,全国14个省22个市43户企业落户南江,引进安徽海螺水泥、四川蜀道集团、重庆农投集团等知名企业到南江投资创业。坚持生态旅游和红色旅游融合发展,推动文旅首位产业提质增效,配套发展县域特色产业。到2021年底,南江县先后成功创建“光雾山国家AAAAA级风景区”、“天府旅游名县”,年接待游客1112.9万人次,旅游产业综合产值达到101.2亿元,国家现代产业园加快实施,带动全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2021年全县黄羊饲养量达到21.5万只,南江金银花达到18.6万亩,南江大叶茶产量达到16.8万亩。

3.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机制的不断创新。南江大力发扬开拓创新精神,聚力决战脱贫攻坚,2019年全县156个贫困村、2.4万户、8.9万名贫困人口如期销号、越线,全县退出全国贫困县行列,在整合涉农资金、易地扶贫搬迁、建强驻村工作队等方面创造出可贵经验,得到了国家和省、市的充分肯定。主动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在大力强抓贫困村的同时,统筹推进非贫困村基础设施补短板,全面提升了农村道路、水务、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着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以特色化、园区化、规模化、企业化为机制,大力发展农村特色产业,辐射带动脱贫户(监测户)群众,改变分户经营的“四小”产业格局,确保农民收入稳定增长。

4.推动红色文化发展成果不断创新。南江县把红色文化建设作为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的重要目标、重要任务、重点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推动红色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一是“保护”。南江红色文化资源丰厚,拥有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01处和大量的可移动革命文物,南江县采取制定专项规划、加大法治宣传、确立文物保护优先地位、严格追究保护不力责任等措施,使全县红色文物得以全面、有效保护;二是“建设”。先后建成革命烈士陵园、红色文化主题公园(双拥公园)、巴山游击队纪念馆、巴山游击队指挥部旧址纪念馆、王瑛事迹展陈馆等红色文化教育设施,进一步提升了红色文化阵地建设水平;三是“创作”。先后编写了一批红色文化史书,拍摄了《巴山红叶》、《英雄的足迹》等影视作品,创作了《滴灌》等传承老区精神的优秀剧目;四是“教育”。广泛开展红色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景区、进企业、进学校活动,大力传承红色基因。

我们正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正奋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前景无限光明,挑战叠加多发。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继承革命传统、弘扬老区精神,锐意开拓创新,勇于与时俱进,敢于闯关夺隘,为党和人民奉献余生余热。

(执笔:南江县老促会会长李祥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