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神县:打造社区大学 老人站在“乡村舞台”中央

2021/12/10  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有效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11月24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发布,大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近年来,青神县妇联、青神县乡村妇儿促进会依托中国农业大学留守人口社会支持项目,创新开展社区大学项目,关注农村留守老人,打造老年人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老人们把幸福写在脸上。

  老人广泛参与 践行“自下而上”

  充分发挥老人作用,广泛听取老人意见。青神县妇联、青神县乡村妇儿促进会多次实地走访调研,结合老人强烈的意愿,利用闲置多年的基点村宝镜村原村小学打造成“宝镜社区大学”,在汉阳古镇建“汉阳社区大学”“魁隆昌社区大学”。通过“院坝会”“中心农户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意见,发动当地老人参与式讨论,强调“自下而上”和“老人参与”,使“自上而下”模式向重视社区老人参与性和社区主体性的“自下而上”模式转变。社区大学不设门槛,没有年龄文化性别限制,成为连接老人、村落之间的纽带,成为传播乡村文明、培育乡土自信的精神场域,乡村拥有共生的教育,引导老年人践行积极老龄观。“咱们老区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上大学,巴适得很。”老人乐呵呵地跟在外的子女通着电话。

  挖掘社区资产 激活“内生动力”

  社区大学核心聚焦老年人内在的取向,向内去探求个人资产,以优势视角出发,去发现人才、文化、自然等资源、优势,拟定村庄的能力清单,强化老人参与,形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共治格局。村庄的留守老人,其丰富的经历就是村庄的财富,把它转化成推动社区发展的一种动力。通过社区大学项目发挥葛志强、彭洪忠、江贵元等老乡贤的作用,为课程活动献计出力。家族是中国文化的柱石,家族文化更是宝贵的社区资产,开展“银龄行动”,通过德高望重的家族老人去教化影响更多的当地村民。老人广泛梳理村庄的物质资产,如古树、山川、河流、桥等,绘制村庄地图,打造村庄IP,吸引更多的外出青壮年返乡创业、就业,让乡村活起来。

  构建课程体系 上线“乡土教育”

  通过发展终身教育使老人的文化生活、社会参与更加丰富多元。让懂乡礼,知农事的老人从“幕后”走上“舞台中央”,系统规划社区大学课程体系,老人讲述家风故事,讲解农耕文化,引领老人成为乡村艺术家、乡村美食家、乡村教育家,发现生活快乐,提升生活信心,感受教育温暖。参与式讨论,原滋原味记录老人的课程意愿。两年来,共开设20门课程,包括“酵素种植”“废物利用改造”“毛线编织”“面点课程”等。结合“腊八节”“元宵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开展“百家米 睦邻情”“线上闹元宵”“青青粽飘香 浓浓邻里情”等50余场活动,老人就是活动的主角。“老茶馆里的川剧”活动现场,90高龄的欧家贵老人动情讲述汉阳古镇与川剧的前世今生。宝镜社区大学精心组织的“传承民间技艺,寻找乡村匠人”活动,扎草凳、扫把,编背篼、筲箕、箢篼,宋树华老人端详着手里青绿色篾片,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篾片在他那布满老茧的手上来回摆动,显得格外灵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老人用抖音传播乡村故事,自豪无比。

  投身乡村治理 老人向前一步

  社区大学项目共培育乡村老人自组织7支,培养以低龄老人为主体社区骨干50名,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活跃着老人的身影。“我们就用图片、文字、老物件,全方位展现宝镜的历史发展。”宝镜村正热火朝天建村史馆,社区大学葛洪元等老人围坐畅谈,“各家收集下老物件,犁、耙等等,建好我们自己的村史馆。”乡村振兴,老人奉献余热。听说村上刻石碑,记录乡村振兴故事,80高龄葛志强不要报酬,花了3个月时间,一凿一刀地刻出时代匠心,刻出振兴乡村激情。“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宝镜老人们“五共众筹”建最美乡村,讲好家乡故事。“全会精神就是好,我们对党要忠诚。融入成都都市圈,齐心协力建汉阳。争创历史文化镇,绿色低碳来发展。绿水青山来环绕,金山银山铸辉煌。”12月3日,汉阳社区大学老人王莉蓉带领老人们创作快板,宣讲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四川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等会议精神,共话当下美好生活。



 

  (文:青神县老促会杨芳,图:青神县老促会帅志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