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星耀史册

—缅怀巴中(县)籍共和国将军

2021/08/30  浏览量:     

  1932年底,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战略转移到川陕边地区,创建了疆域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人口达600万的全国第二大苏区--川陕革命根据地。孕育出了“智勇坚定、排难创新、团结奋斗、不胜不休”的红军精神;无数红军将士用青春热血和宝贵生命,为共和国的诞生建立了不朽功勋,他们留下的红色基因,将薪火相传,光耀千秋!

  回顾那段光辉岁月,不忘初心使命。今天,我们以无比崇敬的心情,缅怀从巴中(县)这块红色的土地上走出去的共和国10将军,他们是时代的精英,国家的功臣,家乡的骄傲!

  开国中将吴瑞林

  开国中将吴瑞林

  吴瑞林(1915年-1995年),原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2军军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副司令员兼南海舰队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四川巴中市巴州区化成人。1928年,13岁的吴瑞林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成为了一名党的地下交通员,1932年12月中旬,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西征入川,按照组织的安排,他作为联络员,前往通江两河口迎接红军,成为迎接红军入川第一人。

  1932年12月,第一次联络迎接工作,因土匪王三春的扰乱未能成功,第二次,吴瑞林一行人刚到达一个叫烟溪场的地方,就被红军当作奸细关进了一间小屋,第二天一早,吴就砸门大声喊叫“我是组织派来迎接红军的,我不是奸细”,一个叫朱光的秘书听后找来张琴秋同志,吴瑞林向其详细汇报了组织活动情况,并绘制了通江的地形、线路、敌军兵力部署图。随后,十二师师长旷继勋让吴带路攻打通江城,但在一天夜里,红军一座营房着了火,吴瑞林立马又成为怀疑对象,将其紧捆,随后红军部队顺利解放了通江,但红军对他的怀疑并未完全解除。

  部队继续向巴中挺进,攻下清江渡后,吴瑞林向红军首长反映其老家就在附近,可随时查证,部队当即派袁克服等人前去了解,因人生地不熟,考察获得的情况有限,误会和怀疑仍未完全消除。随后攻打巴中城时,命吴瑞林负责侦查,他在南龛坡一带侦查情况后,做了详细汇报,但仍然将信将疑,后来师长旷继勋通过分析,相信了他,让其带路攻打巴中,并声称这是最后的考验,吴瑞林带引先头部队很快就攻占了南龛山,控制了巴中城,这时红军才真正相信了他。

  在巴城解放的第四天,吴瑞林受到徐向前、陈昌浩的接见,在谈话中,徐向前问:“小吴,你是共青团员,为什么不转党?”吴瑞林说:“组织上没有叫我转党”,陈昌浩说:“从你前往两河口接红军那天起,你就成了共产党员”。所以,吴瑞林(吴尚德)同志的入党日期与红四方面军入川是同一个日期——1932年11月18日。

  开国少将王良太

  王良太(1917年-1991年),四川省巴中县斯连乡(今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解放勋章;朝鲜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级国旗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33年1月,在巴中参加红四方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川陕革命根据地时期参加了宣达战役、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战斗。1935年3月参加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第115师343旅685团4连连长,首战平型关。“皖南事变”后,他被调任新四军三师二十一团团长,率部在盐阜地区进行抗日活动。1944年成立盐阜独立团,他任团长兼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奉命率部队从苏北出发,日夜兼程3000余里进入东北,一举解放齐齐哈尔。东北民主联军第二纵队成立时,他任五师参谋长,不久任副师长,后调任二纵队副参谋长。

  1948年12月率部参与了解放天津战斗。

  1950年10月20日进入朝鲜参战,指挥一一五师解放平壤,攻克汉城。

  1952年4月,任第三十八军副军长兼参谋长,1953年回国后,先后任东北军区工程兵主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等职。1965年调内蒙古军区参谋长、副司令员。

  开国少将王明坤

  王明坤(1911年-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四川省巴中县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35年,到红军大学参谋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到红九军七十五团任测绘员。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司令部股长,援西军司令部参谋。参加了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9师司令部侦察参谋,晋冀豫边区游击纵队侦察科长,冀南军区第九旅二十六团参谋长,第一军分区司令部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第二纵队六旅参谋长,冀南军区第八军分区参谋长,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二十九旅参谋长,桐柏军区汉南军分区副司令员兼参谋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北省军区襄樊军分区司令员。1952年,到南京军事学院学习,后留院任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1955年,到朝鲜任志愿军参谋学校校长兼政委,后调到一军任副军长兼参谋长。回国后,任二十一军副军长,陕西省军区副司令员。

  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将军戏曲家陈其通

  陈其通(1916年-2001年),原名陈其镜,四川省巴中县梓橦庙乡(今巴中市巴州区化成镇)陈家嘴村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全国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1年授予少将军衔,著名将军戏剧家。

  陈其通祖辈世代务农,家境贫寒。1916年1月,他出生在“两水夹流,一桥深锁”的象鼻嘴老家茅屋中。

  1932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到达巴中,他毅然参加红军,1933年2月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在历次战斗中,冲锋陷阵,勇往直前,英勇杀敌。在红四方面军驻守巴中期间,年仅十七八岁的他,在反“三路围攻”“六路围攻”等战役中,挥舞大刀劈杀敌军达23人。

  1935年春,陈其通调任30军88师宣传队队长。1935年3月,他告别新婚妻子随红四方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一路上,他作战勇猛,并带领宣传队写标语,创作演出文艺节目,鼓舞红军士气,颇受官兵好评。

  长征结束后,陈其通又奉命“西征”,由于敌众我寡,红军惨遭失败,陈其通所在部队150余人,在祁连山里与敌人周旋,最后只剩下两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机智地打入由被俘红军组成的敌军“补充团”,迅速秘密建立起中共组织。不久,“补充团”奉命开赴前线,他和其他同志一道共同做好司机的策反工作,将汽车一直开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使1300多名被俘红军安全到达延安。

  抗战时期,陈其通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延安补充团政治处主任,烽火剧团中队长,三边骑兵团政治处宣传股长,延安联政部艺术学校教员、中队长,延安教一旅宣传队队长,延安十团参谋长等职。

  解放战争中,陈其通任东北辽南保安团团长兼政委、东北辽南军区武装部部长、第四野战军东北军区政治部文艺科科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陈其通任世界青年联欢节代表团副团长兼总支书记。同年8月,任中国作家代表团团长参加欧洲作家代表会。11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5年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

  陈其通不仅是一位英武的将军,更是一位出色的艺术家,被誉为“将军戏剧家”。1956年,《万水千山》获第一届全国话剧汇演编剧、导演、舞台美术和表演等多项一等奖。

  1955年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2001年9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少将冯丕成

  冯丕成(1908年-1983年),四川省巴中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第七十五团班长,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二七四团政治处地方工作股股长。1961年晋升为少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七七二团连政治指导员,营政治教导员,团供给处政治委员、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旅政治部总务科科长兼军法处处长,旅供给处政治委员,太岳纵队供给部副部长,太岳军区供给部部长,太岳军区后勤部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太岳军区后勤部政治委员,华北军区第八纵队后勤部部长,第十八兵团六十军后勤部部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川西军区后勤部部长,四川军区后勤部部长,成都军区后勤部部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少将程登志

  程登志(1912年-1995年),四川省巴中县人。一九三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九军教导队通信排长、连长,红四军第三十六团副营长、营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大队教员,第三团大队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热辽军区特务团副团长、团长,东北野战军第九纵队二十六师七十八团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第十二兵团师参谋长、代师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炮兵司令员,副军长,旅大警备区参谋长、副司令员、政治委员、顾问。1961年晋升为少将。是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少将张世盖

  张世盖(1917年-2002年),四川省巴中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5年由团转党。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宣达战役”、反“六路围攻”和长征,参加了“百团大战”、淮海战役。历任排长、连长、教导员、团长、师长、人民武装警察学院院长、公安学院院长、二炮五四基地司令、二炮司令部副参谋长、顾问等职。1962年晋升为少将。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少将张德贵

  张德贵(1914年-1987年),四川省巴中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宣达战役”、反“六路围攻”和长征,参加了“百团大战”、辽沈、平津战役。历任团政治处干事、科长、团政委、内蒙古军区政治部组织部长、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

  少将刘自双

  刘自双(1915年9月-2015年9月),四川省巴中县人,1933年入伍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和长征,参加了“百团大战”、平汉、豫西战役。历任排长、指导员、团长、副旅长、军分区司令、副师长、师长、军区空军高炮指挥部司令、福州军区空军副司令、顾问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2015年9月25日,在河北石家庄逝世,享年100岁。

  少将阳自碧

  阳自碧(1918年12月-2015年8月30日),四川省巴中县人,1933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7年由团转党。参加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反“六路围攻”“仪南”“营渠”“宣达”三次进攻战役,参加了长征。参与了抗日“反扫荡”斗争、平津战役。历任排长、译电员、科长、处长、总参机要局副局长、四川省军区副司令等职。1964年晋升为少将。

  巴中市巴州区老促会  谭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