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火烧寺

2021/03/12  浏览量:     

  强攻火烧寺血战瓦碹垭

  火烧寺(现名鹤龄),位于四川省剑阁县东南部,是剑阁、苍溪、昭化的交汇处。这里群山环绕,山青水秀,人杰地灵,是川陕革命老区的一片红土地。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响应中央号召向西发展,并配合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境地区的作战行动,决定发起强渡嘉陵江战役。

  28日,战役开始,红30军一部在苍溪南塔子山附近秘密渡江,迫近对岸时被守军发现,突击队在炮火支援下登岸,全歼守敌一个营,攻占滩头阵地。29日拂晓,战斗再次打响,红31军向地形险要守敌精锐的火烧寺发起总攻。红31军一部在苍溪以北的鸳溪口强渡过江后,与苍溪塔子山渡口过江的红30军主力会合,兵分三路围歼驻守火烧寺敌军。第一路以鸳溪口渡江的红31军,经府君庙、石垭口直控长岭山制高点,攻打火烧寺东部。第二路以红30军一部,从石城庙出发,经张家坝、月儿梁直控马鞍山制高点,强攻火烧寺以南天然门户“瓦碹垭”。第三路以红29军,绕岱岭山迂回埋伏在范家沟蜂儿包,攻打火烧寺北部。上午8时许,第二路红军迅速登上马鞍山南门,经火力试探寨内毫无反应,冲入寨内,门窗、锅、灶具已毁,北门大开,敌军望风而逃。凭高远眺,红三路军己抵达目的地。这时鸣枪发令,早己埋伏在范家沟蜂儿包的红军猛烈开火,直扑火烧寺北侧。战斗一开始,敌人凭借有利地形、精锐装备和坚固防备,向红一、二路军发起猛攻。开始,红军佯攻部队进退有序,在瓦璇垭的大元包把敌人打退四次。这时一、二路红军正式攻击开始,攻势凌厉,敌军招架不住,节节败退,加之第三路红军以北侧拦腰袭击,把火烧寺和瓦璇垭的敌军割成两段。敌人背腹受击,昏头晕恼,雉伏鼠窜。这时气急败坏的敌旅长杨选福举枪叫嚷:“抵住!抵住!谁再后退一步,老子就毙了谁!” 敌旅长杨选福在叫骂中,被一发飞弹击中右臂。他看大势已去,自知难逃,便开枪自杀了。敌军乱成一团,全被包围。这就是闻名关内的“三路围攻火烧寺,血战瓦璇垭”战斗。这次战斗持续8个多小时,击溃敌军一个旅,摧毁川军江防重地——火烧寺,缴获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取得了渡江后的一个大胜仗,拔掉了剑门关的一颗硬钉子。

  红军来到火烧寺(鹤龄)

  红军来到鹤龄,首先在石城庙建立了进入剑阁后的第一个红色政权——石城苏维埃,撰写了《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刻碑立于伏怀川房前。之后,红军又相继在火烧寺建立赤化县(原址在现在的庙内)苏维埃政权,下设赤化、石城、店子、木马寺、官店、白龙、江口、张王、红岩寺、沙坝10个乡,68个村苏维埃,并组建了数十个地方人民武装游击队,在鹤龄范家沟和江口二房垭建立了红军政治部,同时建立了文艺团(剧团)、钻花队、鲜花队、儿童团、妇联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打土豪分田地运动,为红军运粮食、设开水站、抬担架、送弹药、养伤员、当向导、宣传和动员青壮年男女参加红军,在这里播下了革命的种子。在那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里,一批鹤龄儿女同红军心连心,用生命和鲜血换来了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赤化苏维埃县、区、乡、村四级地方干部119人,红军烈士140人(其中己被国家追认为烈士的121人,抗日西路红军流落人员3人,补报红军16人)。这批革命英烈己勒碑纪念,彪炳史册。

  (剑阁县老促会 苟少海 杨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