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路上的妙手神医庞克道

2023/12/06  浏览量:   作者:四川省苍溪县老促会李云飞 杨顺良  

庞克道出生在苍溪县龙山鞍子梁,世代行医,家道富足。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加上父亲手把手地传授医术,他15岁就开始给人把脉看病,刚到20岁,已经成为当地的知名中医。后来,他从鞍子场来到龙山场坐诊,每天都有乡民排着队找他看病,龙山附近的双河、柏杨、河地一带有钱人家,还经常抬着滑杆请他去看病。

1933年7月,红军在文昌场建立县苏维埃政府,随即又解放了龙山乡。龙山地处与巴中、阆中等县交界处,各县的民团土匪经常出没,争夺地盘。红军部队进驻龙山后,开展清匪反霸活动,战事很多,伤员们都被送到文昌宫的红军医院治疗。红军医院当时缺医少药,庞克道常常被请去为红军疗伤治病。一来二去,他和红军打交道多了。他见红军纪律严明,买卖公平,对人民群众秋毫无犯,心中非常喜欢这支队伍。在给红军看病的过程中,他看到红军战士勇敢顽强,重伤员不怕疼、不叫苦,轻伤员伤未痊愈,便上战场参加战斗,他由衷敬佩红军。

来往于龙山和文昌之间,庞克道常常听到红军宣传十大政策纲领、红军十大主张、反帝抗日、共产党为人民打天下等演讲,在龙山场的列宁书室还读到一些红色书刊,对他思想启发很大。红军到来之前那几年,白色恐怖之下的龙山,人民过着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生活。庞克道相信,要使人民从苦难中解放,当家做主人,只有跟着共产党、跟着红军闹革命,砸烂万恶的旧世界。于是,他也经常参加红军的宣传活动,动员广大青壮年群众参加红军。

亲友们见庞克道跟红军越走越近,为他担心,有相信反动派宣传的,说红军是乌老二,共产共妻,杀人如麻,劝他千万别被红军的宣传迷惑了心窍,给祖宗“丧德”。可在庞克道心里,却下定了投奔红军的决心,“红军需要我,我要当红军”。他暗暗做准备,筹备了一些红军急需的盘尼西尼、奎宁、消炎膏、止痛片等特效西药,准备送给红军。

1934年8月,驻龙山的红军向巴中转移,庞克道背着一大箱药品跟随红军到了巴中,加入了川陕省工农医院,从事中医业务。不久,他被调到红四方面军第33军医院,在这里,他成为了一名红军医生。

“庞克道当红军去了!”一时间成了龙山地区的头条新闻,对于这个家道富足,衣食无忧,医术高明,而且很有声望的医生却选择跟着红军东奔西走、南征北战,去过颠沛流离的艰苦生活,许多人都不能理解。

1935年3月,庞克道随红四方面军渡过嘉陵江,开始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部队到达若尔盖草原,许多战士染上了疟疾(俗称“打摆子”),并且传染开来,严重威胁着战士们的生命和部队的战斗力。庞克道立即赶到发病部队,用他带来的奎 宁、结合他的中药特方疗法给患病的战士们治疗,很快治愈了病人,控制了疫情。

庞克道在长征中使用过的针灸针(自中国军网)

还在刚到红军医院不久,庞克道就向红四方面军总医院中医主治医师杨国英学会了针灸技术。但他却没有属于自己的针灸用针。1935年6月,庞克道随部队住在四川(原西康)绥靖县(又称大金川)时,他做了十根针灸针,其中七根是找一位银匠做的,两根是在部队的兵工厂找钢丝自制的,还有一根是请兵工厂工人潘绍安同志帮助制作的。这些针灸针一直跟随他南北转战,为人民子弟兵救死扶伤。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还使用和保存着其中的九根,并于1958年底成都军区为军事博物馆征集文物时,他捐献了出来。

长征途中,很多红军指战员得了发痧(或称瘴气)或感染了霍乱,由于当时没有西药、中药材也十分缺乏,庞克道就用这几根针,针刺少商和足三里等穴位,并让患者内服自己中段小便的方法,给无数的红军战士解除了病痛。

10月,一些连队的红军战士患上了严重的皮炎,一个个脚上长脓包,瘙痒溃烂。总部医院也没有特效药,一时难以施治。庞克道凭着自己多年行医的经验,带领医务人员四处采集草药,连夜熬汤,有口服的药汤,还有洗涤患处的外用药水。内外一起用药,仅一周时间,患这种病的战士全部被治愈,庞克道受到军政治部通报表扬。从此,大家称庞克道为军中华佗、“妙手神医”。
 

李云飞据孙成智《九根银针牵出红军的整个卫生工作》、杨顺良《名医背药当红军 长征路上传美名》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