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司克——广汉武装起义的敲钟人

2022/04/25  浏览量:     

  我党早期无产阶级革命者李司克,原名李孝本,化名索禺。四川江安县原忠义乡(今四面山镇南井)人,他於1911年2月出生在一个自耕农民家庭。自幼聪慧,好学上进。1924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省立第三中学(现在的江安中学)十五班学习。此间受其胞兄李剑彬(当时是北大学生,1926年加入中共地下党组织)和进步教师张介屏的影响,经常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同时,目睹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军阀横行、租税繁重、盗匪猖獗、民不聊生等惨淡社会现实,他感受到时代赋予青年人肩上的救国救民重任。

  1927年秋,郑国猷、梁宗城等几名共产党员来到江安省中,建立了江安党支部,在学校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李司克进步很快,他积极参加学生自救会、读书会,办壁板和择师运动。在声讨蒋介石策动“4.12”反革命罪行时,他公开喊出“打倒蒋介石,打倒军阀,打倒列强”口号,在这一系列的革命活动中,他逐步认识到“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的真理。同年冬,在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笼罩下,李司克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8年秋,李司克考入成都省立外国语专门学校(后并入四川大学)。他一边读书,一边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他以手中的笔为战斗武器向旧世界猛烈开火。他在这年10月所写的《青年应有的觉悟》一文中,以犀利的笔锋,批驳了那些“过时的人”对革命青年的种种责难、污蔑,号召青年“要明白我们所处的地位的重大,肩头上的担子是不能推诿给别人的”,“我们的工农同胞,现在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我们应当如何赶快的站到他们的行列里来,共同奋斗”,要求青年们以“大无畏的精神来拥护我们的真理,认清我们的敌人,努力向它进攻”,“快快地团结起来……打倒社会的恶势力,澄清政治,建设自由平等的新社会、新世界”。李司克借助于这些富于战斗性,鼓动性的文字,呼吁青年们要拥护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呼吁青年们为实现人类社会最美好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

  在《革谁的命》一文中,李司克对那些高喊革命、行为反动的反革命两面派给予了无情的鞭挞和批判。

  1929年秋,李司克受党组织派遣,离开了才上一年的大学前往彭县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他深入升平乡向农民和青年学生宣传革命思想,这期间,他与当地的地下党员简宁、朱沛然等一起成立了中共地下支部,准备以九尺乡为据点,发展组织,开展斗争。

  李司克还创作剧本,利用文艺形式揭露黑暗社会。他在1929年11月写了《悲愤》和《人类的罪恶》,又在次年1月写出《洪水横流》,批判了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消极颓废思潮,借剧中人疾呼:“兄弟,起来拼命!拼命!别自爆自弃哟!”指出了在人吃人的时代,除了自己来救自己,用自己的热血杀条生路而外,没有再好的办法了!

  1930年2月,李司克又被党组织派到广汉县工作,他以广汉女中英语教员做公开身份,编入地下支部,积极开展活动。同年8月,中共川西特委军委作出了积极准备广汉起义的决定,同时改组了广汉县委,指派张剑横(蓝静明)任书记,李索禺(司克)任组织委员,钱曼陶(文华)任宣传委员。李司克经常出席县委所属各地支部会议,积极帮助健全基层组织,蓄积革命力量。同时,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密切配合广汉军队支部搞好工作,加强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起义时间定于10月25日夜。具体分工是:原县委所属各地支部,负责起义宣传工作,发动工农群众支援起义并参加红军。起义前夕,李司克领导一个行动小组,负责控制县城电灯公司,在铁定起义时刻开、关电灯。同时,参与广汉县中学钟楼鸣钟和县政府门前放火为起义信号,全城内外统一行动。当日午夜,李司克精神抖擞迈向钟楼敲响了起义钟声,就这样,在党的领导下,以广汉驻军两个团为骨干,打响了暴动的枪声,轰轰烈烈的广汉起义爆发了!起义军立即揭开工农红军第二十六路军旗帜,宣布成立广汉苏维埃政府,发表告全县人民书,接着又召开了群众斗争大会,镇压了二混成旅军需处长兼广汉县长雷雨膏和反动军官数十人。26日傍晚,起义军出广汉北门经什邡向绵竹大山区进发,准备进行武装游击战争。四川军阀慌忙纠集了七个团的兵力进行“围剿”,起义军经过4昼夜的浴血奋战,终因敌我悬殊,起义失败了。

  起义军失败后,李司克赶赴金堂继续进行地下活动。1930年11月初,李司克不幸被捕。在敌人面前,李司克的正气豪情溢于言表。他痛斥审讯者:“你们配审讯我们嘛?终有一天我们要审讯你们的!”结果审讯者一无所获。1930年11月8日,李司克在“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国人民革命一定胜利!”的口号声中遇难,此时烈士的生命就定格在19岁。

  李司克壮烈牺牲的消息传遍了全国各地,他的革命气节和不屈精神被人民广为传颂。1930年12月,天津《大公报》两次报道了广汉起义和李司克等殉难情况。1956年9月,中央人民政府和四川省人民委员会授予李司克“烈士”称号。
 

  李司克烈士遗像
 

  (四川省江安县老促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