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满完成毛主席交给任务的百岁将军

2022/02/23  浏览量:     

  1964年,毛主席在接见完成朝鲜停战谈判任务回国的任荣时对他说:“我知道你受过伤,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我看你能活100岁!”

  任荣非常激动,回答说:“主席,保证完成任务!”

  2017年,开国将军任荣在武汉逝世,正好100周岁,圆满完成了毛主席交给的任务。

  1968年8月26日在北京京西宾馆毛主席亲切接见任荣 
 

  任荣从15岁那年,就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他在游击队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支部书记,第二年,红军来到他的家乡苍溪县,他又参加了红军。战斗中,他多次死里逃生。

  1935年4月下旬,在锁江桥的一次战斗中,任荣的膝盖骨被打伤,他只治疗了3天,就出院跟随部队继续向西挺进。8月下旬,被调到红军大学不久的他,第一次过草地就生病掉了队。在他举步维艰、危在旦夕之际,班长邵明银派杨明臣带两个人来接应,硬是抓着任荣的手一步一步把他拉出了草地。1946年2月,在与驻赤峰之敌周旋对抗时,任荣被敌人的冷枪击中颈部,子弹从右颈穿入,左颈下方出口处鲜血直流,任荣当即昏倒在地。万幸的是未伤及主动脉,治疗月余后基本康复,但他的脖子从此不再如伤前那样转动自如。

  1948年10月,在辽沈战役中,任荣时任8纵134师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代理68团政委,奉命带领68团堵住敌人南逃之路。部队沿海边、田野和乡村小道直插台安、盘山之间的辽河渡口。24日赶到渡口附近的黄家窝铺时与敌遭遇。战斗中,任荣被敌方炮弹掀出几米远,左脚前掌被炸掉一半,血流如注。战情紧急,任荣只做了简单处理,带重伤继续指挥战斗。他命令部队死死堵住辽河渡口,切断了敌南逃之路。当发现退路被截断,敌人疯狂与我激战,任荣指挥部队连续打退敌人三次反扑,打得敌人按照我军给安排的路线向北溃逃。这是实现全歼东北之敌战略意图的关键一仗。

  1950年10月,当得知党中央决定“抗美援朝”出兵朝鲜后,任荣不顾左脚伤残,刚丢开拐杖行走不便,主动请求赴朝参战。23日,他跟总部机关奉命入朝。途中,与他同车的是一名年轻翻译。谈话中,任荣得知这位年轻人刚结婚不久。任荣很意外,问他“你是新郎,离家打仗她乐意吗?”“乐意!她可支持我啦!”停顿了一下,他继续说道“我父亲叫我参加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你父亲思想挺进步的。你在工厂多好,参军打仗,多苦,还危险!”“我不怕,战争能锻炼人。”任荣没有再往下问。中午一起吃饭时,任荣想起车上与这位年轻翻译的话题,又问道:“你是留洋归来有学问的人,怎么还去务农呢?”“我父亲叫我去的。”“你是在哪儿务农的?”“在吴满有那里。”当他一说到吴满有,任荣立刻明白了。吴满有是抗日战争年代陕甘宁边区著名的农民劳动模范,毛泽东亲密的农民朋友。任荣说:“啊!你的父亲不是毛主席吗?”年轻人回答说:“是的。”语气仍然是那么自然而平静。

  身为志愿军政治部组织部代部长的任荣,常到司令部去开会,经常遇到毛岸英,不管多忙,毛岸英都会与任荣打招呼。11月中旬,任荣带着总部的几名干部到东线战场,半个多月后返回总部,惊闻毛岸英在敌机轰炸时牺牲的噩耗,非常悲痛。后来他主持了安葬包括毛岸英烈士在内的志愿军烈士陵园的修建工作。

  1959年2月上旬的一天,时任朝鲜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的任荣(1955年至1964年,任荣先后任志愿军政治部副部长、50军政委、38军政委兼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中方委员),接到中央军委秘书长、总参谋长罗瑞卿大将从北京打来的电话。他在电话里说:“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场牺牲8年多了,毛岸英的爱人刘思齐提出,要和妹妹邵华一起到朝鲜去为毛岸英扫墓。这是烈属多年的心愿,并且得到了毛主席的支持。不过,毛主席说,这件事不要大张旗鼓,不要惊动朝鲜党和政府。任荣同志,你看怎么办好?”

  任荣说:“这样吧,我是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委员,经常去朝鲜开会,有固定的护照,有军事停战委员会标志的专车,刘思齐和邵华可以作为我的工作人员,随我去朝鲜。”罗总长一听很高兴,说:“好啊,就按你的意见办。”几天后,刘思齐和邵华由中央警卫局专派的叫沈同的女同志陪同,乘火车到达丹东。

  见面后,刘思齐向任荣谈到毛主席时说:“父亲身体很好。在百忙之余,他老人家时常思念自己的亲人。他多次说,是他亲手把岸英交给彭大将军的。岸英牺牲后,父亲很悲痛,我更是悲痛不已,倒是父亲含泪安慰我,给了我巨大的力量。当时,有不少人向父亲建议,把岸英的遗体运回国内安葬。可父亲说,天下黄土埋忠骨,就让他和志愿军烈士们在一起,和朝鲜美丽的江山同在吧。时间一晃8年多了,他让我来替他看看岸英,所有路费和花销,都由他出。”

  刘思齐的这番话深深感动了任荣。任荣看着这位穿着朴素、戴着眼镜、面目俊秀、说话斯文的女性,当年毛岸英那熟悉的身影又浮现在眼前。

  任荣决定乘火车入朝。他带着秘书兼翻译,与刘思齐、邵华及沈同登上开往平壤的国际列车。列车到达平壤,在我驻朝大使馆,刘思齐和邵华受到了乔晓光大使和使馆官员的热情接待。

  为了“不惊动”朝方,任荣和乔晓光征得刘思齐同意后,决定她们姐妹及大使馆都不献花圈;使馆派车和一名女秘书陪同,由任荣带领前往桧仓郡。

  从平壤出发,两个多小时后到达桧仓郡西北山坡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任荣领着刘思齐和邵华在前,陪同人员紧随其后,沿陵园拾级而上,穿过由郭沫若题写的“浩气长存”的牌楼,来到纪念碑前向所有的志愿军烈士默哀致敬。

  然后,走过耸立着志愿军烈士铜像的广场,登上最高处的志愿军烈士群墓前。任荣指着群墓前面的一座白色圆形墓说:“这就是毛岸英烈士的墓。”

  毛岸英烈士墓是1955年秋志愿军烈士陵园落成时,由大榆洞迁来安葬于此的。白色圆形的墓前竖有墓碑,正面是“毛岸英同志之墓”,背面刻有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题写的碑文,全文是:“毛岸英烈士原籍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是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的长子,1950年11月25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毛岸英同志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将永远教育和鼓舞着青年一代。毛岸英烈士永垂不朽!”

  听到任荣的话,刘思齐和邵华眼泪立刻夺眶而出,急奔过去,双双跪在墓前,双手抚摸着墓碑放声痛哭。“岸英,我来看你来了,代表父亲来看你来了。这么多年才来看你,来晚了……”刘思齐哭得撕心裂肺,泣不成声,极度的悲伤使她几次差点晕倒。她要把埋藏在心底对岸英深沉的爱和思念,全部倾泻在墓前。过了许久,任荣怕她俩哭坏身子,就和两位陪同人员把痛哭不止的刘思齐姐妹连拉带劝地搀扶起来,沿着毛岸英烈士墓缓缓绕行一圈。

  离开墓地时,刘思齐边抽泣边在毛岸英墓旁的地上捧了一把土,用手绢包起来,紧紧握在手里。大家再次向毛岸英烈士墓三鞠躬,作最后的告别。姐妹俩一步一回头,缓慢挪动着脚步。刘思齐望着毛岸英烈士的墓,喃喃地说:“再见了,岸英。安息吧,岸英,你永远活在我心里。”任荣带她们围着整个陵墓缓慢绕行一周,向安葬在这里的全体志愿军烈士表示深切的悼念……

  回国后,任荣将刘思齐和邵华赴朝鲜扫墓的情况向罗总长作了汇报。罗总长称赞任荣帮助完成了毛主席及刘思齐的心愿,任务完成得很圆满。沈同也向毛主席汇报了朝鲜扫墓的情况,主席听了很满意。

  1958年10月,志愿军全军撤回国内,任荣在驻辽宁丹东市的第五十军任政治委员,仍担任着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的中方委员,直到1964年朝鲜军事停战委员会完成使命。

  任荣将军
 

      1964年5月,任荣又主动要求去了西藏工作,在雪域高原的16年,继续抒写他的传奇人生。

  1992年7月3日笔者李云飞(左)在武汉军区干休所与任荣将军合影留念
 

  (四川苍溪县李云飞、杨顺良据《任荣将军陪同刘思齐朝鲜扫墓珍闻》、《任荣轶事》、大白新闻专访录等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