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4 浏览量:
1943年5月,晏阳初(右)与爱因斯坦(左)等被膺选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时,与主持人沙普列博士(中)合影
晏阳初先生,是巴山蜀水养育出的“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是享誉世界的“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运动”创始人。著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农村运动的使命》等著作。
1890年10月26日,晏阳初诞生于四川省巴州城草坝街一个书香世家,巴风巴韵伴随他成长并一路走向世界。
晏阳初5岁接受启蒙教育,13岁被父亲送到阆中的西学堂接受西学;1910年晏阳初在成都求学,当时成都发起保路运动,便回到巴中,在巴中中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1913年,出三峡赴香港就读于香港圣保罗书院(香港大学前身);1916年转入美国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学;1918年耶鲁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1919年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主攻历史学,获硕士学位。其后,美国耶鲁大学、路易斯维尔大学和锡拉丘兹大学等分别授予他博士学位。
1920年学成归国的晏阳初,立志献身平民教育,积极开展平教运动。他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为信条,以“除天下文盲、作世界新民”为己任。创造性地提出以学校、社会、家庭相结合的“三大方式”,推行文艺、生计、卫生、公民“四大教育”,着力培养民众的知识力、生产力、健康力、团结力,对症医治中国农村存在的“愚、贫、弱、私”四大顽疾,取得显著成效。
为推广平民教育,晏阳初举家从北京迁至河北定县,扎根农村长达10年,在其感召下,先后有500多名知识分子放弃高官厚禄和优渥城市生活,到定县与农民为伍,传播知识、播撒文明,“博士下乡”传为佳话,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深入农村的空前壮举,他们通过闻名世界的“定县实验”,创造了举世公认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思想体系。
1943年,他与爱因斯坦等人同获“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十大伟人”殊荣;1950年任国际平民教育促进会主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特别顾问等职;1960年在菲律宾创办国际乡村改造学院;1985年、1987年应全国人大邀请先后两次回国考察,受到邓颖超、万里等国家领导人接见。
在70余年的奋斗人生中,他以巴人坚韧包容的性格,忠勇开拓的精神,始终坚守“不做官,不发财,把一生都献给劳苦大众”的信条,为探索实践教育强国之路,为把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经验推向世界,奉献了毕生精力和全部智慧,为中国和世界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获得了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和广泛的国际赞誉。1938年6月,毛泽东对晏阳初“以宗教家的精神努力平教运动,深致敬佩”,并且希望能“有几千几万的优秀干部去参加”。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讲:我在河北正定工作时,对晏阳初的实验就做了深入了解,晏阳初在乡村开办平民学校、推广合作组织、创建实验农场、传授科技、改良动植物品种、改善公共卫生等,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
1990年1月,晏阳初博士病逝于美国纽约,享年一百岁。抚今追昔,音容宛在。晏阳初博士在一百多年前发现探索的平民教育思想和乡村改造建设实践,对于当今实施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他的强国梦想,博大胸襟,执着追求,赤子情怀,深远影响,将永远被推崇敬仰,借鉴传承!
学贯中西 探索平教
巴山蜀水、巴风巴韵的雨露阳光,坚韧包容、忠勇节义的巴人血性,潜移默化影响了晏阳初博士一生,穿越巴山的苦力背夫、有教无类的儒家孔子、平等自由的西方新学、法国战场的文盲劳工,影响奠定了晏阳初终萌发平教思想并为之奉献终身的现实基础,他探索开启了享誉世界的&l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