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老区概况
老区报道
红色经典
老区人物
老促会
中国老区网
当前位置:
老区广角
>
老区报道
>
详情
川明参从“土特产”蜕变“金名片”
2025/04/29 浏览量:
眼下正值川明参采收旺季,阆中市五马镇五东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内,千亩川明参迎来收获,现代化加工车间内机械轰鸣,标准化清洗、无硫加工等新工艺让原本“土里土气”的鲜参蜕变为淡棕色的精品药材,为当地中药材产业链延伸注入新动能。
据记载,阆中市种植川明参有300多年历史,早在2009年便荣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全市种植川明参近4万亩。作为特色道地药材,其加工过程尤为重要,直接关乎最终的药效与品质。今年3月,五东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建成3000平方米标准化加工中心,刚从地里采挖出来的川明参被工人们填装进机械设备,脱皮、清洗、燎煮、冷却,数道工序一气呵成,经过晾晒最后烘干,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连日来五东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内的村民们都在忙着采收川明参,据阆中市道地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他们种植面积有1000多亩,大概有鲜货800余吨正在进行无硫加工。从脱皮到燎煮晾晒,最后到烘干到储存,节约了加工成本,提升了效率。园区还依托成都大学专家团队的技术支持,进一步规范了川明参初加工技术。确保每一道工序符合《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要求。
成都大学教授夏燕莉说:“川明参是阆中的一个非常有特色的中药材。前期它主要作为农产品,老百姓以药膳的方式食用,还有辅助一些药用。在未来,我们预期将川明参通过四川省的食品地方标准发布了以后,它可以做产品的食品精深加工。”
随着“科技+人才”赋能,五东中药材现代农业园区的川明参产业实现了从“卖鲜货”到“卖干货”的转变。田间的鲜参“变身”为高附加值的商品,老区农民不仅守住了土地的“本利”,更尝到了产业升级的“红利”。随着川明参食品加工的四川省地方标准出台,阆中川明参将“名正言顺”地成为食品加工原料,川明参的销售市场也将得到极大拓展。
(阆中市老促会 邓邦明 潘涛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