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县夕佳山镇用六个“佳”激活镇域高质量发展动能

2024/12/15  浏览量:     

江安县夕佳山镇向新而行、向上求索、向优争先、向美发力,用六个“佳”激活镇域高质量发展动能,奋力迈步乡村振兴新征程。

(一)实干“佳业”,夯实根基,以产业助推镇域经济

夕佳山镇围绕“一心两轴,一带一环,多基地”的产业发展方向,打好招商引资“党建+”组合拳。一是党支部助力提高精确度。镇党委认真谋划梳理可落地的农产品小微产业园、运输综合服务项目等清单,牵头搭建联动平台,依托驻成都招商引资联络小组等资源,策划开展招商引资推介会,成立专班一对一跟进目标企业和推进在谈项目。二是党员助力拓展覆盖面。分批组织34个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镇级部门负责人赴目标企业、优秀乡村开展互动学习、走访洽谈。三是镇村干部助力优化大环境。实行“分管+办公室+专班+所属镇村干部”项目管家机制,实现项目从签约、落地、投产、达效的全过程精细管理,提升企业满意度。

(二)创建“佳庭”,焕新颜值,以绿色推动生态宜居

夕佳山镇积极推动村容村貌、人居环境提升,不断向着“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目标奔赴。一是齐力开展垃圾清运。常态化组织镇干部、村组干部、公益性岗位、交通协管员等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整治行动,对34个村(社区)所涉及到的河流、垃圾堆放点、交通要道开展垃圾全面清理清运。二是打造生产生活安全圈。推动党建和安全同频共振,以“党支部+党员先锋+责任单位”协同联动模式持续推动安全生产、森林防火、防性侵防溺水等隐患排查和整治工作,切实筑牢安全防线。三是推进美丽庭院建设。持续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充分调动党员干部、乡贤能人、热心群众参与共建绿美家园行动,集中清理庭院内外的杂草杂物、积存垃圾等, 就地取材,创造性打造韵味十足的的农家“小花园”,助力乡村绿化美化。

(三)宣传“佳风”,挖掘倡树,以榜样推动乡风文明

夕佳山镇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凝聚向上、向善精神力量,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升群众精神风貌,焕发文明新气象。一是树立身边先进典型。按照“各级推荐+镇级审核+分管办公室审定+公示公开”的程序,先后开展“两优一先”“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五好选树”等评选及表彰活动,组织召以学习“宜宾好人王世贵”等为代表的先进事迹分享会,营造学习身边典型的浓厚氛围。二是推进移风易俗。采取“党建+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发动村民共同制定“新”村规民约。党员带头以优良党风正家风、淳民风,建立“法治+德治+自治”多元共治体系,依托百姓大舞台、村民小讲堂等阵地开展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三是提升服务效能。围绕“一老一小一残”发挥村社区基层党组织优势,在团山岛周边开设免费民生茶馆;以“社区+相关单位+学校+家庭”的协同联动,织牢儿童防性侵、防溺水等综合治理网;实施党员先锋服务+,以微心愿、微服务、微关怀、微祝福等小切口入手服务残疾人群体。

(四)储备“佳人”,培优育强,以精准建强后备力量

夕佳山镇在抓干部教育培训之路上重点突出,致力于以党建塑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一是选拔优秀人才。为选优配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精心设置笔试、面试环节,面向大学毕业生、返乡农民工、退伍军人等群体开展宣传,组织开展“公开选拔村级后备干部考试”,对考察合格的进行公示并纳入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为高质量推动乡村振兴夯实人才之基。二是推动思想淬炼。针对全体镇干部、村(社区)书记及党组织带头人储备人员的工作特点,开设“理论讲解+案例分析+课堂互动”为教学模式的年度干部教育培训班;搭建外出观摩、走访调研的学习交流平台,以现场“积分制互动模式”推动党支部深入双向交流。三是强化实践磨炼。实施“跨村(社区)人才流动”机制,根据干部个人特长和发展潜力,流动跨村任职提升人岗相适水平,今年已进行集中调整优化3次、涉及12人。落实镇干部“包片包村”台账模式,每名干部必须到所驻村承担联络员、指导员、督促员的职责,实时报送到场动态照片,提升磨练服务群众、防范化解风险本领。

(五)赋能“佳景”,串珠成线,以融合助力乡村旅游

夕佳山镇依托国家4A级景区“夕佳山民居”及蟠龙小山峡等资源优势,串珠成线促进乡村旅游,传播民居文化、传承非遗文脉。一是打响乡村旅游知名度。镇党委重点推动国家级传统村落五里、坝上村等旅游村寨,邀请文艺工作者到村以文化艺术为驱动,提炼挖掘村落的美与特色,打造“国家级传统保护村落”等旅游名片。合作举办为期十年的中国传统民居夕佳山论坛,打响“中国民间建筑活化石”“川南民居瑰宝”等称号。二是促进非遗项目传承。浓缩、编排、展演具有三百多年传承史的市级非遗项目川南婚俗,构建“非遗+旅游”融合发展格局,以走进学校、社区、景区等方式推广底蓬莲枪舞、蟠龙花船、茶艺等。常态化开展竹编泥塑、拓片、描脸谱等传统民间习俗技艺体验。此外,夕佳山民居景区还创设《夕博文物话佳山》系列宣传视频,让更多群众了解民居文化。三是实现群众活动引流。依托3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综合文化站等宣传阵地,开展“林道乡村欢乐跑”、“和美乡村文化节”、“宜宾学院高雅艺术进乡村”“游古韵民居 逛文化集市”等活动,吸引游客来到夕佳山、玩在夕佳山、乐在夕佳山。

(六)做优“佳肴”,因地制宜,以特色打造本土品牌

夕佳山镇高度重视从一方水土中挖掘乡土资源,立足于乡村资源禀赋,积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培育一批高品质、有优势的农业产品。一是抓好生态种养殖。立足全镇9万余亩耕地资源,打造农产品加工、种养循环、稻渔稻虾共生、粮经复合四个核心农业区。积极鼓励各村因地制宜种植枇杷、桑葚、柚子等水果及美蛙、大闸蟹等水产养殖,丰富农产品品类。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在新安村的坛缘食品有限公司,除带动周边农户发展泡菜订单农业,还以“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栽桑养蚕,发展蚕桑种植300亩,建设蚕桑基地3000平米。以桑枝作为培植有机食用菌的原料的“桑菌模式”,提高蚕桑产业附加值,拓宽全村蚕农增收渠道。三是打造美食品牌。立足茶叶、稻渔共生大米等资源优势,按照“支部建在产业链、党员聚在产业链、群众富在产业链”的“三链富民”发展思路,培育打造本地特色美食品牌—邵塆茶叶、“学源”“绿三香”稻渔共生米、蒋氏黄粑、坛缘泡菜等。

(江安县老促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