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区青神:春风正好扬帆时,农业生产再起航!

2024/03/17  浏览量:     

春天这个播种希望的季节里,革命老区青神县的晚熟柑橘映红了果农的脸庞;高标准农田里勤劳人们正在忙着播种,站在春风里,看到四通八达的现代化农业灌溉系统正将生命之水源源不断地浇灌着青神这一方富庶的土地。青神县按照“四变促三效”的模式,强化农村水网建设,有效改善农田水利灌溉效能效率,有效疏通田间“毛细血管”,打通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做到了加快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一变:就是间歇供水变长年供水,丰收水润泽田畴

在青竹街道程家嘴村的鸿化堰南干渠施工现场,新改造的农业灌溉“大动脉”进入收尾阶段,该工程于3月4日全部完成修建,彻底实现了长年供水。

▲鸿化堰南干渠

据悉,南干渠整治工程是鸿化堰灌区2023—2025年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建设地点为鸿化堰灌区,主要内容为整治渠道7条,总长26.065公里。

青神县的鸿化堰是一座集灌溉、防洪、排涝、工业及城镇供水为一体的多功能水利工程。项目实施后,鸿化堰灌区取水量为4198.25万立方米,灌溉面积将达到5.7万亩,其中改善灌面5.05万亩,新增灌面0.65万亩。

春耕生产在即,同时,在白果乡官厅水库坛罐窑村沟渠段,工作人员正手持铁锤、铁锹等工具,分工协作,砍树枝、割杂草、清淤泥……过了一个冬天,渠道两侧的枯草倒伏在水渠中,加上雨水冲刷下来的泥土杂草等,使得渠道淤塞,工作人员们顶着荆棘,全力对渠道内的杂物和渠道两旁的杂草杂树进行逐一清除。

“此次修沟清淤计划在3月15日之前完工,从而保证官厅水库灌区1000余亩育秧用水需求,让春灌不停水。”官厅水库服务站副站长黄友洪介绍。

今春,复兴水库、青龙水库、官厅水库等灌区干支渠维修养护工作共计完成142公里,涉及灌面5万亩。

在青神,间歇供水变长年供水,日益增密的水网让农业用水流得畅,让丰收水润泽田畴沃野。

二变:沟渠引流变管道引流,织密田间“毛细血管”

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既要建大动脉,又要畅通末梢。

高台镇百家池村是小有名气的青神晚熟柑橘核心产区,现有优质果园近5000亩。过去这个地方,一直是利用蓄水池,靠天蓄水。年份好的时候或者雨季,用水还不成问题,但是遇到天干,或者旱季,灌溉用水就成为了乡亲们牵肠挂肚的“烦心事”。

▲百家池村的柑橘林

高台镇百家池村种植大户刘学明所承包的50亩地过去靠小水渠来灌溉,用水高峰或者天干的时候,很多地浇不上水,最困难的一年,果园减产超过10%。像他这样的烦恼,百家池群众都存在,可以说“渴的是庄稼,急的是人心”。

旧有蓄水池靠天蓄水,农户们用水时费时费力不说,成本也很高,每立方米水的运费、维护费加在一起超过10元,按每亩地浇灌一次需要12立方米水计算,仅此一项,果农在每亩地上的用水费用就超过120元,群众感觉负担有点大。

近年来,青神县大力推广“变沟渠引流为管道引流”模式,2023年,百家池村也启动了沟渠引流改造工程,建成10公里的管道,这样一来,该村5000亩果园随时都能“喝”上水了,刘学明和百家池村乡亲们的烦恼也就迎刃而解了。

▲遍布田间的水网“毛细血管”

有专家算了一笔账:传统沟渠造价为150元/米,日常清淤的人工费为10元/米,而管道只需50元/米,且不需要人工清淤。事实证明,通过管道引流,可以减少水在明渠输送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还能提高水的有效利用率,节约用水,让土地成本和资金成本大大降低。

如今,高台镇现有输水管道57.5公里,覆盖面积1.7万亩;罗波乡现有输水管道200.4公里,覆盖面积6万亩;白果乡现有输水管道72.6公里,覆盖面积2.2万亩……全县共计建成输水管道435.46公里,覆盖13.06万亩土地。越来越密集的“毛细血管”遍布青神县的田间地头,让青神农民丰收更有底气,为农业现代化提供日益坚实的水利基础。

三变:山下建池变山上建池 “远水”解得了“近渴”

现在,百家池村有了密布的管网,配合新建在山上的16口蓄水池,水蓄得更足,水流可以一直延伸到更远更高的土地,而且管道埋在地下,密封性好,节约了土地成本。

▲建在山上的蓄水池

在高台镇百家池村群众种植的果树大多分布在地势较高的丘陵区,只靠山下的蓄水池引流,远远不够。之前村民刘学明的果树就是因为水不能及时通达田地,导致当年的产量下降。

如今有了建在山上的新蓄水池,每隔一定的距离还要通上更细的水管来形成一个供水网络,这样一来,就能确保所有的田块都能“喝饱”水。

刘学明告诉记者,他家的50亩土地现在用水就像城里的自来水一样,即开即用,把闸阀一打开,水直接流到田里,比之前可以省一半的成本,现在用1个小时的水只要30元钱。

▲田间的“水龙头”

“下一步,我们将再新建10口蓄水池,并探索智慧化精准灌溉,进一步降低群众使用水的成本。”百家池村党委书记刘如祥表示。

截至目前,青神县新建蓄水池858口,纾解了山上灌溉“最后一公里”的“焦渴”。

四变:粗放灌溉变精准灌溉 高效灌溉润良田

据了解,春茶发芽率对水分要求高,西龙镇的茶园大多为丘陵地貌,土壤水分不足制约着茶叶的产量和品质。以往,茶农们采用的是传统抽水灌溉,很耗费时间和人工。

过去,浇水施肥需要请周边的村民来帮忙,成本高不说,有时几天也浇不完整片茶园。

今年,为了提质增效,当地首次在茶园里安装上“水肥一体化”喷灌系统,将肥料和水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通过喷头喷洒到茶树的叶面上,不仅能够省时、省工、省肥、节水,还能提高茶叶品质,大大提高亩产效益。

村民李继刚去年装上了喷灌系统,非常方便,早上把“水龙头”一开,就可以去忙别的事。据他介绍,现在每亩能增收上千元,李继刚承包有120亩茶园,这样一算账,一年仅茶叶收入就能增收10余万元。

▲西龙茶叶现代农业园区

高效灌溉润泽良田,与粗放灌溉相比,精准灌溉更节水高效。青神县深入推进现代农业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已完成高效节水2300亩,“十四五”期间将发展高效节水6000亩。

治水兴农,久久为功,青神县在农业水利上的“四变”促成了“三效”:即降低建设成本、实现长效管护、优化种植结构。四变促三效,让广大农民丰收更有底气,为岁稔年丰打下日益坚实的水利支撑。

2023年,青神农业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晚熟柑橘产量从2022年的20.47万吨增产到23.5万吨,同比增长14.8%;粮食产量从2022年的6.38万吨增产到6.51万吨,同比增长2.0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64万元,同比增长6.6%。

2023年,青神县荣获农业农村政策与改革系统2023年优秀调研成果,成为全国唯一县级获评单位;成功入选2023年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连续两年获四川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回头看”考核优秀等多项荣誉。

今年以来,老区青神的广大干部、群众正在鼓足干劲,撸起袖子加油干,春风正好扬帆时,青神农业再起航!

(青神县老促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