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县:“四化联动”精准发力 自觉担当新时代文化使命

2023/12/28  浏览量:     

革命老区江安县紧紧围绕制度化保障、全域化保护、大众化传承、多样化传播“四化联动”精准发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打造“中国戏剧名城”为目标,构建全域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体系,扎实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为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江安力量。

“制度化”加强保障,用好高效高能“助推器”

始终坚持把抓好文化传承保护作为全县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创新性工作来推动。一是组织高位推动。坚持“一把手主抓、一盘棋推进、一体化统筹、一揽子保障”,成立以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管、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二是规划高位引领。编制《江安县“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江安县城市更新建设规划》等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将江安的历史文化符号作为城市更新建设规划的前置重要考量因素。三是资金高效统筹。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修订完善《江安县文化和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管理暂行办法》,每年投入1000万元用于非遗文化保护、推动文艺精品创作等,为推进文化传承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全域化”保护利用,夯实联动联享“基础桩”

围绕“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文物保护方针,科学修缮历史遗迹,让历史文化遗存“守得好”“美起来”“活起来”。一是文物保护有力度。近年来,对上争取2433万元,县财政投入6亿元,实施西城片区古街改造、夕佳山民居智慧消防、吴氏民居修缮等项目,打造江安竹艺工坊1个、江安非遗展示中心1个。对全县847处不可移动文物落实安全责任公示,全面开展文保点位全覆盖影像图片采集入库。二是示范创建有热度。积极推进文化品牌创建,江安竹簧入选全省首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非遗品牌,“四川谐剧”“猪儿粑制作技艺”入选省级非遗。成功创建为四川省2023年度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特色区域试点单位并获省级奖补500万元。成功创建“四川省曲艺之乡”。三是融合发展有深度。坚持一个阵地、多种功能,统筹保护使用文化阵地。国立剧专史料陈列馆、青峰寺剿匪战场遗址入选四川省革命文物名录,夕佳山博物馆被评为省级科普基地、市级研学旅行基地。国立剧专史料陈列馆被评为省级中小学红色教育研学实践基地,入选全省首批天府文旅IP项目库。

“大众化”活化传承,激发创新创造“新活力”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大力实施文化传承工程,将传统文化以更有亲和力的方式融入群众日常生活,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一是加强活化利用。利用夕佳山民居、国立剧专等特色文化资源点位设置开展特色文化研学课程。依托文化馆、竹艺工坊等阵地开展竹簧雕刻、清音、莲枪等非遗传承培训。持续举办“文轩杯”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比赛、戏剧节课本剧等特色传统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二是增强文化供给。今年以来,依托“国际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传统节气等开展宣传推广、文化遗产类展演展览展示、培训交流等活动20余场。开展“文化惠民·送文化下乡”演出、送戏剧进校园、送文化进军营等文化活动50场次、街头文化演出20余场次、流动图书车进镇村10余场。三是建强人才队伍。建立县级乡村文旅能人库332人,建成文旅能人实训基地1个。建立县级行业协会与乡镇共建工作室,定期对乡镇能人、民间艺人开展培训,为群众文化活动注入强劲动力。

“多样化”文化传播,构建融合融通“生态链”

创新宣传载体,搭建传播平台,不断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一是特色活动扩声。成届制开展“国立剧专在江安”戏剧文化周、中国传统民居夕佳山座谈会、四川谐剧艺术活动周等特色文化传承活动。常态化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厚植家国情怀,传承中华美德。二是文艺精品润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完成《梦中家园》原创歌曲专辑创作并发行;创作文艺作品10余个,其中《放牛山歌》荣获省第七届广场舞比赛二等奖;独幕剧《闪耀的鳞光》、四川盘子《百鸟声声》入围四川省群星奖决赛。三是新闻宣传造势。在央视10套播出大型文献纪录片《国立剧专在江安》。发布竹簧工艺、红桥猪儿粑等非遗技艺展示、“毅哥说剧专”等短视频266条,其中国家级平台采用25条,以文化传播力提升江安美誉度。

(江安县革命老区促进会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