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安史话之名楼古阁

2021/08/16  浏览量:     

  在历史文化名城江安,史志记载的古楼名阁有8座,即建于北宋时期县城西郊(今江安职校内)的八角楼,明洪武年建于县城十字口的谯楼,明朝建于城东小街的紫霄楼,明末兵部尚书杨鼎和建于中坝(今长江竹岛)供人游赏的水阁。建于县城北垣、西郊不祥所始的江阳楼、关王楼,建于清中后期的望江楼,以及唯一幸存的建于清末的题榕阁。以上除题榕阁外的多个楼阁,都随着它的坍塌圮废与岁月的远去,在江安民众的记忆和口碑中消失。而今还被人们知晓并说起的仅有谯楼、八角楼和望江楼了。

  谯楼,是古时建城必要的望楼,具有更鼓报时、治安报警的功能作用,一般建在城市的高处。明清时期的谯楼,都是建在城市的中心。

  关于八角楼,清嘉庆、道光版江安县志有简要记载:“八角楼,在县西郊,宋治平间建,康熙圮,石柱犹存。”后来(推断应在清晚期以后)重建,可惜在“十年文革”中被拆毁。

  值得一说的,是望江楼。据民国版江安县志记载,望江楼在江安县城有二。其一在城东玉比沟(今临江园)江岸,为清乾隆六十年江安知县陈铮所建;其二在西正街县治(今绿源超市)内,为清嘉庆年间江安知县沈楫重建。据了解,在长江河岸,望江楼仅江安一处。遥想当年,江安望江楼傲立江岸,若登临眺望,长江淯水西来东去,朝晖夕照,鸥鹭齐飞;如此意境,触景感怀、吟诗作赋的应该不少;然而文本书籍只留下晚清民国巴蜀名人、号称文坛怪杰的朱青长,为桑梓江安的望江楼撰写的长联:

  名流遗胜地,忆前此迢迢唐宋元明。登斯楼,怀故国,千余载内,有多少韵语雄文。怎堪洗盏重游,帘幕荒芜,问他年酒客诗狂,被雨打风吹何处去。

  幻影比楼台,想当年寂寂窗轩亭阁。经点画,费丹铅,百数日间,依然是锁阑朱户。试上约目一望,波涛浩渺,直卷着晴帆沙鸟,从天边云表再飞来。

  朱青长,江安县城人,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中举人,曾担任过长宁县县长、民国国史馆总顾问,是四川有名的大学问家和诗人,著述颇丰。书法有超然物外之概,巴蜀名胜多有题联,尤以长联取胜。其子朱山为辛亥革命后江安首任知事。

  护国战争时,任护国军旅长的朱德驻节泸州,同僚南溪孙炳文,曾师事朱青长,因向朱德荐其才。朱德即派孙炳文赴江安恭请朱青长去泸州讲学授诗。后朱德祖母病逝,朱青长撰《朱太夫人墓表》,刻石立于仪陇朱氏故里。朱德追求革命,辞官离泸,朱青长作联:“硬作肩头担过去,放开心胆做些来”,贴在朱德寓所门上,并于门前与朱德合影留念。

  1947年,朱青长在成都病逝,终年86岁。时《大公报》以《文坛怪杰朱青长先生千古》为题发布新闻。其弟子川大教授陈文光、民国才女黄稚荃等为其治丧,挽诗哀悼。

  (江安县老促会  卢拥军)